2025年5月10日(周六)下午13:30-15:00,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第二十二讲在雁栖湖西校区教二楼101成功举办。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赵文明正高级工程师受邀作题为《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座》的专题报告。由人工智能中心主任叶齐祥教授主持,人工智能及相关方向师生100余人参与聆听与交流。
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座
报告伊始,赵文明工程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建设工作。他详细阐述了中心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过程中所承担的各类重大重要科技攻关任务,涵盖生物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分析等关键环节,这些任务对于提升我国生物信息战略储备能力、保障生物数据安全以及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解重点科研方向时,他深入浅出,列举了当前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如数据质量控制、异构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算法优化以及生物信息的隐私保护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更是制约生物信息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的关键瓶颈。赵工程师通过分享团队在这些方向上的研究思路与初步成果,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赵文明研究员做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
在报告过程中,赵文明工程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解答了关于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座建设技术细节、数据共享机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大家对这一前沿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跨界交汇,赋能生物信息
作为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的第二十二场活动,此次报告不仅让师生们对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座有了更深入系统的认识,也为学院师生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探索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前沿交叉科学学院的持续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精彩的学术活动呈现,不断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交叉学科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报告人简介
赵文明,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与信息融合”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生物信息技术攻关团队”队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生物大数据整合与挖掘,主导建立的生物组学数据归档系统(GSA),弥补国内空白,解决了我国30余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缺乏国际认可的公共数据平台的“卡脖子”问题,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公共平台。累计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专利1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和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优秀论文奖,五次获得中国生物信息十大进展,GSA成果入选“全球核心生物数据资源”(中国唯一),集体成果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中宣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