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前沿交叉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浩做“柔性手术机器人”前沿学术报告
2025年4月15日(周二)上午10:30–12:00,第一届急需紧缺领域学科交叉高端论坛暨博士选题月——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第六讲在雁栖湖西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浩研究员受邀作题为《柔性手术机器人》的专题报告,前沿交叉科学学院副院长申立勇教授主持,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200余人参与聆听与交流。
柔性手术机器人
微创手术对机器人提出了高精度、软刚度可调与环境顺应性的多重要求。柔性手术机器人通过类生物软体材料、可变刚度结构和远场视觉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血管、消化道等复杂腔道内的安全可控操作,为现代微创医学发展带来新动力。本报告首先分析了人体腔道环境下的机械—组织相互作用机理及关键技术难点;随后,系统介绍了团队在柔性机构设计、传感集成与智能控制算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展示了多项成果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案例,并展望了柔性手术机器人向远程手术、自动化协作与智能辅助诊疗方向的发展趋势。

图一:刘浩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
在讨论环节,师生围绕“柔性材料与组织兼容性”、“可变刚度驱动与精准定位”、“长距离管道导航策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保障” 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提问。刘浩研究员结合实验数据与临床反馈,详细解答了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建模与控制的技术方案,并分享了多学科协同攻关的经验。
搭建学术桥梁,赋能医疗机器人发展
作为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的第六场活动,本次讲座为国科大师生与医疗机器人领域专家搭建了面对面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机器人与生物医学工程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组织高水平学术活动,推动柔性材料、虚拟仿真与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协同创新,加速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报告人简介
刘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14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学。现任辽宁省微创手术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柔性手术机器人研究,多项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与应用阶段。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含2项美国专利)。曾获第二届全国创新大赛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一等奖及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并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