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前沿交叉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武延军研究员做“开源软件与 RISC-V 指令集生态”前沿学术报告
2025年4月15日下午15点,第一届急需紧缺领域学科交叉高端论坛暨博士选题月——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第五讲在雁栖湖西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武延军研究员受邀作题为《开源软件与 RISC-V 指令集生态》的专题报告,前沿交叉科学学院副院长申立勇教授主持,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200余人参与聆听与交流。
开源软件与 RISC-V 指令集生态
开源已成为当前软件及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模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然而,全球开源治理与我国开源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武延军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持续建设的“源图”基础设施,如何支撑 openEuler、OpenHarmony 等国产操作系统开源社区治理,保障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可靠,并通过“开源之夏”等活动批量培养高水平开源人才。随后,他围绕 RISC-V 指令集生态的历史机遇,阐述了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全球 RISC-V 开源生态构建的策略——打造“如意”RISC-V 生态体系,研发笔记本、平板等系列硬件产品,预装“如意”操作系统与开发工具集,并支持 DeepSeek 等端侧部署,推动开源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图一:武延军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
在讨论环节,师生们围绕“开源社区治理模式”、“供应链安全评估方法”、“RISC-V 基础软件生态建设”及“软硬协同创新路径”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武延军研究员结合自身在 OpenAtom、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等组织的实践经验,深入解答了如何平衡开源开放与安全可控,以及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级 RISC-V 生态体系。
携手共筑开源生态
作为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的第五场活动,本次讲座为国科大师生与软件与硬件领域权威专家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开源软件、芯片架构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开源与硬件领域领军人物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打造开放共享的高水平学术社区,助力跨学科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
报告人简介
武延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兼任 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OpenHarmony 社区 TSC 委员、OpenAtom 开源安全委员会主席及 RISC-V 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软件科研任务,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源软件供应链治理与 RISC-V 基础软件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