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前沿交叉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张铁林研究员做“大脑灵活决策机制造建模”前沿学术报告
2025年4月15日下午14点,第一届急需紧缺领域学科交叉高端论坛暨博士选题月——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第四讲在雁栖湖西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张铁林研究员受邀作题为《大脑灵活决策机制造建模》的专题报告,前沿交叉科学学院副院长申立勇教授主持,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约200余人到场聆听与交流。
大脑灵活决策机制造建模
当前,人工智能模型在多个垂直领域已取得超越人类水平的得分表现,然而迁移泛化能力不足、灾难性遗忘等问题仍亟待解决。大脑通过漫长的进化与终身学习,展现出对复杂环境的快速感知、鲁棒认知和灵活决策能力。本次报告由张铁林研究员依托战略性先导B任务,系统介绍了大脑灵活决策的生物机制实验及其计算模型构建。报告首先回顾了多物种、多范式下的多层级生物决策实验设计;随后,归纳总结了微观(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动力学)、介观(连接模式、回路结构)与宏观(全局注意力分配、记忆网络)等多尺度神经机制;最后,展示了将这些生物启发原理嵌入类脑分层强化学习与决策神经网络算法,并评估了模型在复杂认知任务中的性能与生物合理性。报告深入浅出,兼顾理论与实践,为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类脑决策模型研究指明了方向。

图一:张铁林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
在讨论环节,师生围绕“类脑模型的迁移泛化潜力”、“多尺度神经机制如何落地算法设计”、“跨物种实验结果的统一框架”以及“类脑强化学习与对抗训练结合”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张铁林研究员结合团队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最新成果,详细解答了生物实验数据与计算模型之间的映射策略,并强调:“构建高效的类脑决策系统,要在尊重生物机理与满足工程需求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多学科协同推动算法创新与生物验证双轮驱动。”
搭建学术桥梁,赋能跨学科发展
作为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的第四场活动,本次讲座为国科大师生搭建了与脑科学及智能计算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神经科学与机器学习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国内外权威学者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推动前沿技术与基础学科协同创新,共同培育高水平跨学科研究人才。
报告人简介
张铁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脑科学与计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智能及多尺度神经机制的计算建模。在Science Advances子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TCYB等期刊,以及NeurIPS、AAAI、IJCAI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曾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