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前沿交叉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军做“深度建模方法及其在学科交叉中的应用技术”前沿学术报告
4月15日下午13点,第一届急需紧缺领域学科交叉高端论坛暨博士选题月——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第三讲在雁栖湖西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顺利举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卫军研究员受邀作题为《深度建模方法及其在学科交叉中的应用技术》的学术报告,前沿交叉科学学院副院长申立勇教授主持,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及跨学科研究生约200余人参与交流学习。
深度建模方法及其在学科交叉中的应用技术
深度建模通过深度学习框架与符号计算的融合,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数学建模,并在材料科学、生命健康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注入了全新动力。随着“AI for Science”理念的兴起,深度建模在驱动物质设计与生物医药研究范式突破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李卫军教授系统回顾了深度建模的理论基础与关键算法,重点介绍了其在多尺度建模、符号推理与数据驱动模型结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当前待解决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图一:李卫军教授作专题报告
互动交流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深度建模在科学研究中的可解释性、高效符号求解与深度模型协同、跨领域数据融合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李卫军教授结合团队在高速电路设计与智能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逐一解答,并指出:“深度建模应坚持理论创新与应用落地并重,其在新材料开发和医疗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搭建学术桥梁,赋能跨学科发展
作为“前沿交叉科学与技术论坛”的第三场活动,本次讲座为国科大师生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国内外权威学者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构建开放共享的高水平学术生态,助力前沿技术研究与学科协同建设。
报告人简介
李卫军,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人工智能与高速电路实验室研究员、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已在IEEE TPAMI、Engineering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曾获中国专利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科学技术奖等多项殊荣。